1.5型糖尿病(LADA)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不可轻视的糖尿病前期
TUhjnbcbe - 2021/4/3 18:26:00
白癜风应该忌口什么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lx/190322/6985661.html

糖尿病的发展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高危人群、糖尿病前期、糖尿病,也就是说发展到第三阶段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糖尿病。

5亿中国人的血糖超标了

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的《全球糖尿病报告》显示,中国约有5亿成年人处于糖前期,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。

无论是男性或女性,糖尿病患者比血糖正常人群的寿命都要缩短10年甚至更多。

血糖控制不佳者,半数死于心脑血管疾病,其余与肾功能衰竭、感染和高血糖相关并发症有关。

而糖前期,是指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“中间”状态,是糖尿病的早期预警信号。由于还未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,常常被人忽略。

具体说来,糖前期有情况有两种:

01

空腹血糖偏高

血糖介于5.6~6.9毫摩尔/升之间,也称空腹血糖受损。

02

糖耐量异常

指餐后血糖偏高,血糖介于7.8~11.0毫摩尔/升,也称糖耐量受损。

上面两个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个,就可诊断为糖前期。

1

血糖在悄悄升高的信号

1

吃饱就困

偶尔一次不必担心,如果经常吃饱就犯困,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。

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、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,导致血糖突然升高,胰腺需要“努力”产生更多的胰岛素。

经常如此,人体器官负担过重,容易出现昏昏欲睡、体力透支等感觉。长此以往,将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。

2

“垃圾食品”上瘾

人体摄取含大量糖、盐和脂肪的食物时,消化道会分泌出一种能刺激进食中枢的物质,让人感到饥饿,有暴饮暴食的冲动。

三天不吃爆米花、薯片就难受,你就需要警惕了。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,容易导致血糖紊乱,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。

3

体重“屡减不降”

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,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,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,体重依然不减的人,更应警惕。

体质指数(BMI)是衡量体重比较科学的指标。体质指数(BMI)最好控制在18.5~24,大于24为超重,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;大于28则属于肥胖,需要减肥。

BMI=体重(千克)÷身高的平方(米2)

4

大腹便便

细胳膊细腿大肚子的体型,又称为腹型肥胖。

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,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,即为腹型肥胖,这种体型的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。

另外,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,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,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。

5

血压偏高

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,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,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。

有研究显示,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,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。

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,应该警惕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,医院进行检查。

2

糖前期的隐蔽危害

01

神经系统受损

长期血葡萄糖过高,会损害神经系统。伤到植物神经系统时,常表现为四肢麻木、手脚冰凉、有疼痛感、有蚂蚁爬行感,甚至可能出现腹泻、便秘等症;若为颅神经病变,可出现眼睑下垂、视力下降、视物模糊等症状。

02

脂代谢异常

糖代谢紊乱时,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,导致脂代谢紊乱,可引起肥胖、高血脂、脂肪肝等代谢疾病。有时候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,导致血尿酸升高。

03

心脑血管疾病

人体血管遍布全身,高血糖往往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,血流减缓,处于高凝状态,易引起动脉斑块,甚至血管狭窄,导致心梗、脑梗等危险疾病,也会影响心脏等全身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。

研究发现,糖前期会增加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风险,发病率可高达40%。

因此,积极干预糖前期的血糖水平,不仅可以逆转高血糖,阻止糖尿病的发生,还能减少更多的并发症。

3

健康生活方式是降糖“良药”

减肥

糖前期的人,要把减肥5%~10%列为首要目标。体重下来了,控糖效果才会好。超重或肥胖的糖前期患者,可通过运动和饮食达到减重的目的。

运动

每天划出固定时间段进行运动,例如做广播体操、散步等,最好每周将运动时间增加至~分钟。

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,运动可以采取由短到长、循序渐进的方式。

正确饮食

食物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两种。在主食的摄入量上,休息的朋友,每日摄入~g;轻体力劳动者,每日主食的摄入量为-g;中体力劳动者,每日主食的摄入量是~g;重体力的劳动者,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可以维持在g以上。三餐的比例可以依据个人情况选择1:2:2或1:1:1。副食方面,建议每日至少摄入g新鲜蔬菜,可以摄入-ml的低脂或脱脂牛奶,鸡蛋1个,瘦肉g,豆制品~g,烹调油2~3汤勺,盐控制在6克以内。需要注意的是,烹调时尽量采用植物油,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,适量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限盐、限酒,建议糖尿病前期个体控制血压。

此外,并不是做好饮食和运动就万事大吉了。

糖前期的人要定期测血糖,医院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,并定期监测血压、血脂、体重,以防心脑血管损伤。

-END-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不可轻视的糖尿病前期